【病例分享】数字化规划设计:种植导板下无牙颌种植修复Pro Arch一例
临床病例报告,作者:P. Garrett, K. Trobough, R. Sugita and A. Pitz(美国)
前言
无牙颌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本病例中,一位全口无牙颌患者通过计算机数字规划设计(coDiagnostiX™[ML08-1])和Straumann®种植导板手术治疗,获得了精准的三维植入定位和最佳的修复结果。
初诊情况
患者年龄:59岁;
患者性别:男;
患者诉求:前来就诊时佩戴着之前制作的上颌覆盖义齿,上下颌牙列均缺损(图 1)患者要求上颌使用传统可摘式义齿,下颌使用固定修复义齿。他之前的上颌覆盖义齿固位力不足,计划重做。种植修复体前三个月完成了全口拔牙。制作了即刻义齿,并于拔牙当天为患者佩戴上。
治疗计划
植入五颗Straumann® Roxolid® SLActive® BLT士卓曼钛锆合金亲水骨水平锥柱状种植体,用于混合支持式固定义齿。四颗口腔种植体支持临时固定修复义齿,以便在骨结合期间实现跨牙弓稳定性。使用coDiagnostiX™的双扫描模式对患者进行了CBCT扫描(图 2-4)。虚拟规划是使用一种可预测的手术程序,避开下颌管和颏孔,利用现有骨量,这样手术较为简单而且费用较低。方案设计好后,将导板和义齿STL文件导入单独的CAD程序,设计和制作“咬合辅助定位板”。手术导板(图 5-7)和咬合辅助定位板(图 8)均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
外科手术
行双侧局麻。在患者鼻部和颏部做面部标志点,在口腔外测量垂直咬合距离。通过聚乙烯硅橡胶取咬合记录将咬合辅助定位板定位在患者上颌覆盖义齿的对侧(图 9-12)。此时患者为正中咬合,使用∅1.3mm的固位钻穿过咬合辅助定位板的4个侧方套筒在唇侧骨板进行扩孔(图 13-14)。取出咬合辅助定位板,在双侧做牙槽嵴顶处切开翻瓣,延伸至外斜嵴。做远中松弛切口和中线偏左4mm处做近中松弛切口(图 15-16)。翻起黏骨膜瓣后,看到并分离颏孔和神经肌肉束(图 17)。重新放置种植导板并用四个∅1.3mm的Straumann®导板固定钉进行固位(图 18)。用Straumann® Roxolid® SLActive® BLT 士卓曼钛锆合金亲水骨水平锥柱状种植体全程引导外科工具,在每个位点通过Straumann®5mm T形套筒,相继完成种植床预备,达到所需深度(图 19-21)。取下种植导板,对牙槽嵴顶骨进行约5mm的牙槽骨修整术(图 22)。检查修复空间和植入深度,确保避开重要的解剖结构。在35和45号牙位植入两颗Straumann® Roxolid® SLActive® BLT 士卓曼钛锆合金亲水骨水平锥柱状种植体(RC,4.1mm*10 mm);在32和42号牙位植入两颗Straumann® Roxolid® SLActive® BLT 士卓曼钛锆合金亲水骨水平锥柱状种植体(RC,4.1mm*12 mm);在31号牙位植入一颗Straumann® Roxolid® SLActive® BLT 士卓曼钛锆合金亲水骨水平锥柱状种植体(RC,4.1mm*8 mm),(图 23-24)。对Straumann®角度型螺丝固位基台施加15Ncm扭力,根据需要在种植体唇侧骨较薄的位置植入自体骨。复位膜瓣,用4-0 线缝合(图 25-26)。
修复步骤
种植体植入后,重新试戴下颌全口义齿,并在组织面放置快速固化PVS材料以记录种植体位置(图 27-30)。为临时基底留出空间,取下保护帽,在 35、32、42 和 45 号牙位种植体上安装 Straumann® RC临时基底(图 31-33)。使用冷固化型粉色丙烯酸树脂将基底与传统义齿粘接在一起。通过缩短基托边缘从而提供充足的卫生清洁空间,先前的传统全口义齿转换为了一种临时固定义齿。对咬合螺丝施加15Ncm扭力,调整咬合,使在正中颌位关系时接触点均匀一致,侧方运动时为平衡牙合。用其他低粘度PVS材料填充螺丝通道(图 34-36)。佩戴义齿后拍摄术后X光片(图 37)。
结果和结论
在将黏膜支持的种植导板转换为安全的骨支持式导板的过程中,使用侧方固定钉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操作。固定钉的用途是确保种植导板放置在正确的手术位置,从而实现预期的修复结果。
在本病例中,虚拟规划设计和实际结果表明,Straumann®种植导板系统在种植体定位方面拥有高水平的精准度,也说明应用数字化设计与外科导板技术治疗全口无牙颌患者,能够实现最佳修复结果。